俄罗斯紧急回收射出去的核导弹 以免便宜西方

8月21日美国媒体报道,俄罗斯紧急启动了一项打捞行动,以回收在2017年试射中落入巴伦支海的“海燕”(Burevestnik)核动力巡航导弹原型弹的残骸。由于溅落点位于公海,所以为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打捞“海燕”残骸的机会,如能成功就将能获得这种核动力巡航导弹的重要情报,所以俄罗斯必须抢在前头实施打捞。

在这次打捞行动中,俄罗斯将派遣三艘专业船只,其中一艘专门用于打捞导弹危险的核反应堆。出于保密起见,俄罗斯官方并没有透露何时开始行动以及打捞将持续多长时间。

据报道,俄罗斯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共试射了四枚“雨燕”,其中飞行时间最长的持续了两分钟,共飞行了35.4公里,最短的直持续飞行了几秒钟,飞行距离仅为8公里。“海燕”巡航导弹用核反应堆为其推进系统提供动力,从理论上讲这种导弹能无限巡航,拙劣的试射表现说明该弹目前仍处于研发初期。

俄罗斯对“海燕”的设计守口如瓶,没有透露该弹的核动力系统到底是采用直接循环还是间接循环设计,也就是核反应堆直接加热涡喷发动机进气产生推力,还是使用工质进行间接加热。由于“海燕”极高的保密等级,所以俄罗斯花大代价打捞残骸的行动也就可以理解了,绝不不能让任何残骸落入外国情报部门手中。

虽然美媒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三艘俄罗斯船只会参加这次打捞任务,但著名的“琥珀”号很可能位列其中。这艘间谍船隶属俄罗斯深海研究总局,名义上是一艘海洋调查船,却配备了专门用于深海跟踪和连接海底绝密通信电缆的设备,可实施窃听,甚至可以切割海底电缆,其搭载的2艘俄制深海潜水器拥有在5500米深的海底搜索和打捞物体的能力。

“琥珀”号曾在2017年出现在叙利亚海岸附近,回收了“库兹涅佐夫”号航母参加叙利亚作战行动期间坠海的苏-33和米格-29K部分残骸,确保战斗机上的机密设备不会落入其他国家手中。根据俄罗斯《消息报》的报道,“琥珀”号的深潜器发现了两架战斗机的残骸,并对其进行了检查,不仅从海底打捞出残骸碎片,甚至还拆除了米格-29KR和苏-33的一些部件。随后该船又参加了对阿根廷失踪潜艇的搜寻。美国海军曾表示“琥珀”号在2015年曾出现在乔治亚州金斯湾(美国潜艇基地所在地)附近,收集美国潜艇的设备信息,以及关于水下传感器和美国军方信息网络的信息。

“琥珀”号还搭载着一艘萨博海眼公司的“老虎”深海机器人,其最大工作深度1000米,之前曾有私人公司使用“老虎”在放射性污染严重的水下工作。俄罗斯是在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灾难后采购该装备的。

目前尚不清楚“海燕”导弹残骸在海底的分布以及其核反应堆的状态,但美国军方早就在密切关注“海燕”的试射,对该弹的溅落点了如指掌。一架美国空军的WC-130气象侦察机曾在2017年2月的“海燕”试射后出现在巴伦支海上空,可能是在探测该弹在空中留下的辐射轨迹。美国海军也拥有很强的深海情报收集和打捞能力,尤其是其秘密的“海狼”级潜艇“卡特”号。2017年9月俄罗斯再次试射“海燕”后不久,该艇在返回母港时悬挂了一面海盗旗,标志成功完成了一次特别任务,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。

美国政府在冷战时期就有从海底打捞苏联敏感设备的传统,上20世纪70年代,中央情报局曾经从从太平洋深处打捞出了苏联“高尔夫II”级弹道导弹核潜艇K-129的部分残骸。因此俄罗斯打捞船是在与时间赛跑,落后一步“海燕”的秘密就可能被美国抢先捞取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